2022-04-21 16:43:00
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16日正式开幕。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连舸在会上表示,数字经济、数字转型是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数字经济要求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要求金融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以及构建更加安全的金融体系等。
刘连舸表示,“从数据上看,2020年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4.4亿美元,应该说我国发展弯道超车,进展也非常快。过去多年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二是要素资源创造了新动能,三是数字经济全球合作已呈现出新的格局。”
不过刘连舸也提到,作为数字经济方面的后发者,“我们也应该看到差距,特别是在制造业数字化的渗透率,现在还仅为19.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33%的平均水平,与制造强国德国(45.3%)差距更大。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我们要用最新的数据来武装所有产业,提升产业效能。”
数字经济、数字转型是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刘连舸表示,第一,数字经济要求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推动产业数字化落地深耕,包括建设数字化政府等方面,金融都可以发挥很大的支持作用。通过数据连接一方面促进金融发展,另一方面促进经济实体发展。
第二,数字经济要求金融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当前各大金融机构,包括中小金融机构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从投入看,中国银行2021年投入186亿,增速比前一年增长逾11%,这个速度和投入还不算最快的,还有差距。数字化转型步伐完全取决于客户的需求,银行业需要转型、需要发展新业态。”
第三,数字经济为增强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创造了条件。“原本大家常认为,大型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方面存在很多困难,成本也不划算。但近三到五年,通过线上以及大数据的连接等,包括中小银行在内,银行与政府合作增多,从海关对外贸易、工商企业注册数据,一直到主管部门等,通过多方面介入后综合评判客户。银行的成本得到节约,通过模型的制定还提升了效率,强化了风险防范,数据化对银行业的影响可谓天翻地覆。”
第四,数字经济要求构建更加安全的金融体系。一是当前仍存在数字技术滥用,许多平台存在乱象。二是数字安全问题,包括个人隐私、信息采集泄露现象时有发生,监管对此也十分严格,因为数据问题被罚、被处置的不在少数。三是数据跨境流动问题直接涉及国家金融安全。
另外,刘连舸还表示,在发展过程当中,在产业数字化过程当中,还需注意金融自主安全性,“大一统的系统和未来正要进行的系统安全工程等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卡脖子的问题,目前我们仍然存在短板,需要尽快补上。”
对此,刘连舸建议:一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化银行、开放银行。“现在整个金融界,特别是各大行都在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新思维,数字化转型大家以为就是有巨额投入,以中行为例,中行整个科技系统人员为1.2万人,每年投入超180亿元,今年还会更高。除此之外,观念、理念的适配性也很重要,包括体制机制等。因为数字化思维,包括互联网思维等与银行原有的经营理念完全不同,银行进行赋能和网上迁移业务,均对现有的银行体制机制提出了严峻挑战,部门林立、竖井化、数据不通、数据源不准都造成了一定影响,银行在这些方面仍有很大的短板和弱项。”
二是重新定义服务边界。中国银行正在推进四大场景战略建设,一是教育场景;二是体育场景,以冬奥银行、双奥银行为牵引做体育场景;三是银发场景;四是跨境场景,都是下沉服务重心,把金融业务直接镶嵌到社会、实体经济中去。
三是防范风险。整个IT系统的安全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包括此次俄乌冲突发生后的系列影响,都给未来中国金融发展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有所准备,通过数字经济来保证国家的金融安全,以及外贸经济等各方面的安全。”
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以“行稳致远,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中国与世界、市场与监管、学术与实践三大层面问题,共商经济金融领域重大问题,为中国金融开放与全球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促进对话与交流,以交流推动共识,以共识推动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