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3 01:56:02
河南小伙陈宣宣和乌克兰妻子阿廖娜
一位是乌克兰肤白貌美的硕士高材生,一位是初中都没读完,其貌不扬的河南农村小伙,两个人隔着万水千山,本不该有相识的际遇,但他们却在2015年的一天意外相识相爱,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并有了混血宝宝。
爱情虽美好,但在生活琐事的掺杂之下,他们还是要面对重重考验,语言不通、生活饮食差异尚可接受,婆媳矛盾却成了他们之间最大的问题。
一个“洋媳妇”,一个“土婆婆”,思想文化上的差异让他们争执不断,但是因为爱,他们愿意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他们的隔阂也在日益相处中渐渐消解。
陈宣宣和阿廖娜
机缘巧合下结识,通过翻译软件交流
“洋媳妇”名为阿廖娜,是一位来自乌克兰的姑娘,出生于1995年的她是位名副其实的硕士高材生,毕业于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不仅学历高,且家境殷实,父母都是工程师。
除去高学历给她带来的光环之外,阿廖娜也有着出众的外貌,高挑的身材、深邃的五官、白皙的皮肤都是她天然的优势,站在人群里就是亮眼的存在。
陈宣宣和阿廖娜
毕业以后,阿廖娜到了乌克兰机场上班,后来因为迷人高挑的外表,她被一家演艺公司相中,被其邀请到中国当平面模特,喜欢中国的阿廖娜也一直能到中国看看,于是就跟着演艺公司到了中国发展。
说是当平面模特,等真正到了地方之后,阿廖娜才知道是表演跳舞,阿廖娜没学过跳舞也不喜欢,孤身一人的她也没有同伴,于是就一个人呆呆地坐在那看他们表演,陈宣宣就是这时候注意到了阿廖娜。
陈宣宣和阿廖娜
陈宣宣1993年出生于河南平顶山的一个小山村里,个子不高,长相平平,初中就辍学了的他很早就出来打工,从小过惯了苦日子的陈宣宣不想再成为像父母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于是他一直想学一门手艺,以此谋生。
刚开始,他在电视上看到魔术表演后便对魔术产生了兴趣,可是却从未系统地学习过其中的诀窍,只靠自己摸索根本成不了火候。
陈宣宣夫妻
2013年,陈宣宣偶然结识了邯郸市魔术协会主席苗超先生,苗超先生见陈宣宣踏实肯干,又是真心喜欢魔术,于是便收他做了自己的徒弟。
后来陈宣宣有机会就跟着师傅出去商演锻炼,不仅能赚钱,还能趁机到大城市去看看。
跟着苗超老师学习了一年多之后,陈宣宣技艺越发的熟练,出师以后就开始自己去全国各地跑活动,表演魔术,有工作了就出去,没工作就在家待着干活,一年到头,陈宣宣手里也有了些积蓄。
陈宣宣夫妻
2015年6月底,陈宣宣在家接到了师傅的电话,告诉他北京有一场魔术表演需要他参加,接到电话以后,陈宣宣就马上收拾了行李赶到了北京,意外结识了随表演团队表演的阿廖娜。
两个年轻人聚到一起自然是有无数的共同语言,阿廖娜对陈宣宣表演的魔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没事便和陈宣宣坐在一旁聊天。
即使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语言也不通,初中毕业的陈宣宣可能连拼音都够呛,更听不懂阿廖娜说的外语,但他们通过翻译软件以及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竟聊得十分合拍,没过几天,他们就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阿廖娜
互生好感,步入婚姻殿堂
在那里表演了几天之后,陈宣宣便跟着师傅回了邯郸,因为和阿廖娜很聊得来,走之前,他便去和阿廖娜告别并和她互加了微信好友,当时想着就当是交个朋友。
没过几天,陈宣宣准备前往山西表演时,他意外地接到了阿廖娜的电话,她说她不会跳舞,不想再待在那里了,想离开。
并不在阿廖娜身边的陈宣宣不能为她筹谋划策,一时也找不到能让她落脚的地点,只能安抚她让她不要轻举妄动,她一个小姑娘待在异国他乡,最起码在表演团队那里,她的人身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阿廖娜
但是去意已决的阿廖娜并未听从陈宣宣的意见,自己一个人带着行李便去了河北定州。
得知消息的陈宣宣便将去往山西的行程搁置下来,连夜赶往了河北定州,等到去了定州,阿廖娜又说自己在河北保定,陈宣宣又去了保定。
最后还是在一位好心的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阿廖娜才弄清自己的位置,还是在定州,陈宣宣又认命地去了定州。
见面以后,陈宣宣并未对阿廖娜多加责备,他只是觉得这个小姑娘一个人在中国举目无亲很可怜,陈宣宣不忍心把她抛下,便带着她一起去了山西。
阿廖娜
一路的奔波让这一对年轻人互生情愫,陈宣宣对阿廖娜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早已让她芳心暗许,而陈宣宣在后来的相处当中也被这个单纯的异国姑娘所吸引。
互生好感的他们也并未掩饰,坦诚布公地向对方表达的自己的感情,很快他们便陷入了热恋,有了爱情的牵绊,阿廖娜想留在中国的心便越发的强烈。
可是生活不会事事如意,正当阿廖娜和陈宣宣甜蜜的时候,当初签约的公司突然发来通知,由于阿廖娜私自离开,已经违反了他们之前签署的条约,而且阿廖娜的签证也即将到期,到那时,阿廖娜不得不返回乌克兰。
结婚照
不管是阿廖娜还是陈宣宣都无法接受异国恋,询问过阿廖娜的意见之后,陈宣宣开始跑前跑后为阿廖娜处理解约事宜,并多次前往北京到乌克兰驻中国大使馆和出入境大厅去解决阿廖娜继续留在中国的问题。
那时因为很久没有去外面演出,陈宣宣便带着阿廖娜坐火车硬座到北京相关部门办手续,办完以后没有停留又赶到火车站坐车,但是因为误了时辰,等他们到地方火车已经开走了。
阿廖娜
陈宣宣手里只剩路费,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再去住宿,于是他们两个就在宾馆大厅的沙发上坐了一宿,可是阿廖娜并没有抱怨,那天是七夕情人节,陈宣宣记得很清楚,也就是从那天开始,陈宣宣便决定了要一辈子对阿廖娜好。
为了能让阿廖娜长时间地留在中国,两个人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那就是结婚。
要知道他们那时刚认识不到两个月,相处短短的几十天就决定厮守终身未免太过仓促,这样的决定不管是对阿廖娜还是对陈宣宣来说都不够负责。
阿廖娜
首先提出质疑的就是阿廖娜的父母,他们的女儿是乌克兰名校毕业的硕士高材生,家庭条件也相对不错。
先不说陈宣宣的学历,家庭条件和阿廖娜相不相配,更重要的是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女儿嫁去相隔甚远的另一个国家。
阿廖娜嫁入中国农村
而陈宣宣的父母和阿廖娜父母所持意见基本相同,他们生活在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他们还没见过有哪家娶外国媳妇的,况且他们互相也听不懂对方说话,以后生活在一个屋子里该怎么交流呢?
即使双方的父母都不太赞成他们的感情,但是阿廖娜和陈宣宣并未动摇自己的选择,还是坚定地在一起并且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现在那些不赞同他们的人终会见证他们的幸福。
阿廖娜婆婆
观念不同,婆媳矛盾不断
在平顶山举行婚礼之前,他们先在乌克兰举办了婚礼仪式,陈宣宣给阿廖娜的爸爸带去了他们当地的酒,他们很喜欢,当然,对陈宣宣这个女婿也很满意。
等到在平顶山结婚的那天,附近的邻居都纷纷跑来想要见见这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媳妇。
婚车周围到处都是人,脸上洋溢着的不仅有喜悦,更多的还是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毕竟娶个“洋媳妇”在乡下还算是一件稀罕事。
两人举行婚礼
阿廖娜作为乌克兰人在这天也穿上了中国的红色嫁衣,成为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媳妇。
为了让阿廖娜在中国生活得更加习惯,陈宣宣的家人还特意将家里的房子装修了一番,家里的老式厨房和卫生间都进行了改进,一些小家具也换成了欧式家具。
虽然婚前陈宣宣的母亲对他们的婚事有所介怀,但结了婚后还是尽量去对这个外国媳妇好。
两人盛装结婚
因为在农村,好多人经常聚在一起这家长那家短,所以每天都有不少人去陈宣宣家看阿廖娜长什么样子。
但是阿廖娜听不懂他们说话,和他们坐在一起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况且她对这种状况并不是多适应。
几次下来陈宣宣的母亲便看出了阿廖娜的不适,于是后来她就婉言谢绝了那些想要登门的人。
阿廖娜和婆家
阿廖娜虽然跟着陈宣宣来到了农村,但她丝毫不介意陈宣宣的家庭条件不好,不管是洗衣做饭她都乐意去做,自从和陈宣宣认识以后,阿廖娜就承包了他的洗衣服一事。
陈宣宣的母亲也曾经想过来到条件落后的农村,阿廖娜会不会嫌弃他们家穷,看不上他们家,谁知道她来了以后从未提出过什么要求,也不挑剔,给她钱让她去买一些漂亮衣服穿,她都不要。
陈宣宣和阿廖娜
为了能让阿廖娜更方便和家里人交流,陈宣宣闲暇之时会教她一些中文,指着东西教她读音,没过多久,阿廖娜便学会一些简单的中文,和家人日常交流基本不成问题。
虽然日常也会发生一些小矛盾,但在陈宣宣的调节之下,阿廖娜和婆婆相处的并未有什么不愉快,直到阿廖娜生下儿子以后,她和婆婆的矛盾便日益凸显。
阿廖娜生下儿子
中国女人坐月子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对她们年纪稍大些的妇女来说,不能洗头,不能洗澡,不能下床,不能见风,也不能喝凉水,总之禁忌多得数不清,就是害怕以后会落下病根。
但是对于阿廖娜她们外国女性来说根本没有坐月子这回事,她根本无法理解一个月不洗头,不出门的荒唐行为,所以她根本没把婆婆的话放在心上,还是我行我素,陈宣宣母亲是看在眼里,气在心上。
陈宣宣一家
为了能让阿廖娜的身体尽快恢复,陈宣宣母亲不定时就会杀只鸡,杀条鱼给阿廖娜炖汤喝。
但是阿廖娜心肠软,不愿看见婆婆杀生,平时和陈宣宣一起到菜市场买菜,看见商贩杀鱼她都吓得直哭,她不吃肉,也不愿杀害任何一个生灵。
而且因为阿廖娜很喜欢小动物,所以经常会逗弄家里的小猫小狗,有时还会把它们抱到床上玩,甚至晚上睡觉也睡在床上。
阿廖娜和儿子
在城市里这些现象都很正常,但是放到农村便有很多人无法接受,更多还是农村尘土多,猫猫狗狗身上都有土,也不干净,所以婆婆对阿廖娜的行为越发的看不习惯。
直到发生在阿廖娜儿子身上的一件事让她们之间的婆媳矛盾彻底爆发。
当初在孙子起名字叫陈玛尔克这件事上她们就产生了分歧,后来在养孩子这件事上她们也有不小的争执。
陈宣宣一家
阿廖娜对儿子完全是按照乌克兰养孩子的标准来的,乌克兰的婴儿平时不喂水,她带孩子时也很少给孩子水喝。
但是中国养孩子就不一样了,潜意识里就觉得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水分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陈宣宣一家
有次夏天,陈宣宣的妈妈熬了一大锅绿豆汤消暑,她不知道能不能给婴儿喝,于是便给不到三个月的玛尔克喝了几口。
没过多久玛尔克就开始上吐下泻,躺在那里就不停地哭,不停地闹,察觉不对劲的陈宣宣和阿廖娜赶紧开车带着儿子去了医院。
陈宣宣一家
这次的意外把阿廖娜吓得不轻,从医院回来以后她就拒绝婆婆再靠近玛尔克,自己亲力亲为地照顾儿子,婆婆抱着儿子时,她就会赶紧抱过来,还嫌弃婆婆的手脏。
阿廖娜这种防备的态度让陈宣宣的母亲心里也十分的不好受,可是她也不好拉下脸面去找阿廖娜,她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陈宣宣
请岳母照看孩子,隔阂日益消除
陈宣宣和家里人看着她们两个之间颇有水火不容的架势,也是想尽办法缓解一下她们的关系,先是让阿廖娜对婆婆不再有那么强的戒备。
告诉阿廖娜:婆婆养大了陈宣宣兄弟姐妹几个孩子,在照顾孩子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而且那是她自己的孙子,她肯定不会伤害他。
陈宣宣一家
而阿廖娜想的是乌克兰的生活习惯和中国的并不一样,她到现在还是不能完全接受中国养育孩子的方式。
后来陈宣宣去郑州工作以后,阿廖娜带着孩子也一同去了郑州,为了夫妻二人都能工作,阿廖娜把自己的母亲从乌克兰接了过来替她照看孩子。
婆婆得知她这一做法以后心中郁气更甚,但还是每天都会给他们打去视频电话,和儿子、孙子聊聊天,关心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
阿廖娜和妈妈儿子
到了中国的春节,想着缓和妻子和母亲关系的陈宣宣软磨硬泡地带着阿廖娜和儿子回了平顶山,因为没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她们之间的生活习惯没了冲突,矛盾自然大大减少。
这次回去过年,阿廖娜不仅向婆婆学习了河南的面食,而且还给婆婆做了乌克兰的饺子和面包,只不过她们的饺子是用水果裹上白糖,再加一层酸奶,婆婆虽然吃不惯这种做法,但还是尝了几个,并对阿廖娜不断地称赞。
后来婆婆也逐渐理解了他们不同国家之间的这种差异,对阿廖娜的做法也多了一丝的包容,阿廖娜对婆婆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排斥,她们的隔阂也在互相理解中慢慢消除。
一家人做饭
后来阿廖娜和陈宣宣带着儿子一直在城市生活,有时间也会回农村看看,帮着母亲干些农活,日子虽然平淡,但也足够幸福。
跨国恋的阿廖娜和陈宣宣虽是情投意合但也避免不了发生口角,但是每次生气都是陈宣宣先低头认错,因为他始终觉得阿廖娜愿意跟着他是他的福气,他不能再让她吃亏。
她从乌克兰独身一人跑来中国,不嫌弃他家庭条件不好,愿意跟着他奋斗,跟着他吃苦,不但对他好,对他家人也好,单凭这一点,他也要无条件的对阿廖娜好,在他这里,她只会赢,不会输。